
在這篇,我們要來深入看看一個將成為未來所有軍事書的要點,就從《星際戰士》的《遠征》規則開始。我們說的不是《黑色聖殿騎士》已經進行了超過千年的遠征(雖然我們贊揚他們這種的奉獻精神)。我們指的對核心書中的,針對特定陣營的《遠征》規則。

在新的軍事書中,你可以期待定制的幕後計畫、徵召、戰鬥特質和遠征聖物,甚至是《阿斯塔特》特有的《尊稱》,並將他們的許多細微差別作為高度主題化的規則選項。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忍不住像你展示一些亮點。
幕後計畫
五種新的幕後計正體現了作為一名《星際戰士》在戰場上的意義,而每一種幕後計畫都為相應的戰鬥提供了額外的戰役經驗。例如,《死亡天使》獎勵對帝皇的敵人進行的無情摧毀,而 《無所畏懼》則表彰在戰鬥中的勇氣表現。我們將《贖罪之尋》的敘事風格作首選例子。
贖罪之尋
阿斯塔特幕後計畫
帶著責難印記的戰團戰士為自己的失敗將功贖罪,並向他們的戰團尋求赦免。只有擊殺帝皇最強大的敵人,才能免除他們的恥辱。
當你選擇此幕後計畫時,選擇你軍隊的有下列戰痕一個阿斯塔特單位:名聲掃地、蒙羞或恥辱印記。在戰鬥結束,如果該單位在戰鬥期間因近戰攻擊消滅軍力評級5或更多的敵方人物單,又或者是軍閥、巨獸或載具單位,該單位失去上述的戰痕,並獲得5點經驗。
|
任何看過《Know no Fear》的人都會敏銳地意識到,戴著紅色頭盔的《星際戰士》曾經是被譴責的標誌。不是想爆雷,我們想說的是現在不是這樣了。而且恰恰相反,現在《阿斯塔特聖典》的規定中,紅色頭盔是士官的標誌。贖罪等級:英雄!

徵召
在軍事書中有四個新的徵召。我們已經提到了《即便死亡我依舊效勞》可以讓你把一個重傷的人物放入《無畏機兵》的石棺中,但是你很快就可以跟隨《瑪爾涅斯.卡爾加》橫跨《原鑄生死劫》了!

原鑄生死劫
要橫跨原鑄生死劫不是一個明確的決定,並不是所有的戰士都能活著轉生,當然這將帶來變成戰爭化身的潛在力量。
在任何時候購買此徵召。選擇你遠征軍勢的一個連長、智庫館長、牧師、藥劑師、掌旗官或科技牧師單位,且沒有原鑄關鍵字,並投擲D6。1該單位從你的戰鬥團中移除。2+將該單位替換成有相同戰團關鍵字的原鑄單位。如果這麼做會是你的總軍力評級超過你的遠征軍勢補給限制,你就不可以購買此徵召。該新原鑄單位與被替換的單位有著同樣的經驗點、戰鬥榮譽和戰痕。如果戰鬥榮譽不是用(像是武器強化不是用於原鑄模型的裝備),選擇一個新的戰鬥榮譽替換。
|
我們從一開始就說這不是最什麼安全的過程!不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你的新《原鑄人物》將比以往更加強大。
戰鬥特性
這裡有這麼多精彩的主題升級,我們可以講三天三夜不是問題。但為了不阻礙你的遠征進度,我們說兩個就好,從最具代表性的開始。

終結者殊榮
穿著終結者盔甲參戰的老兵,可以在穿著動力盔甲的時候配戴這些較小的終結者十字章
選擇此單位的一個模型(如果單位有單位勇士,像是星際戰士士官,你就必須選擇該模型)。被選擇模型的攻擊值和領導值+1。此外,除非被選擇的模型是人物,否則該模型的損傷值+1。
|
有沒有想過你給你的士官上面印有象徵性的《終結者殊榮》?

雖然鮮為人知,但這一戰鬥殊榮在傳說中已經存在了很多年,而且實際上也出現在許多《星際戰士》的套件中。

神射手殊榮
為了獎勵在戰鬥中證明自己精準度的戰士,其獎章的製作方法是將從偉大英雄武器中射出的廢爆彈槍彈殼塗上金色。
此單為每個模型的射擊技巧強化1。
|
有了這個戰鬥特質,你就能讓每一次射擊都有真正的意義!

榮譽稱號
晉升為《連長》後,《星際戰士》通常會獲得一個與他們所領導的連隊相關的榮譽稱號,並與他們的新職責相稱。你可以將其視為《阿斯塔特》特有的一種特殊戰鬥特質。例如,根據《阿斯塔特聖典》,《第一連連長》會擔任《看守長》,管控戰團的要塞修道院。

看守長
有些戰團的第一連連長會擔任看守長這一職務。這些僅次於戰團長之下的強大戰士負責戰團的要塞修道院,以及作為戰團長的職代。
一場戰鬥一次,如果此單位在戰場上,當你使用阿斯塔特戰鬥戰術策略,該策略花費0點指揮點。
|
遠征聖物
軍事書中包含了來自每個類別的大量新遠征聖物遺物(巧匠、古代和傳奇聖物),甚至還有一個《原體聖物》!酷吧?不過,今天我們要展示的是一件《荷魯斯之亂》粉絲們一定會很熟悉的物品。

典範刀鋒
此大遠征中的聖物利刃,相傳是在泰拉上被打造出來。現在只有星際戰士戰團中最偉大的英雄才持有。
裝備動力劍、精製動力劍、聖物利刃、異星相位刃或處刑者聖物利刃的模型限定。此聖物會替換跳該模型的動力劍、精製動力劍、聖物利刃、異星相位刃或處刑者聖物利刃,並有下列檔案:
|
畢竟毫無疑問的,有很多戰團,尤其是《初次創建》或《第二次創建》的,在軍械庫中還會有幾把這樣傑出的武器,以授予他們最值得信賴的英雄。
我們希望你開始明白為什麼我們對新軍事書中擴充的遠征徵規則如此期待了。事實上,前兩本《星際戰士軍事書》和《機械死靈軍事書》都是如此。
Share this :
George May 3, 2015, 6:32 PM
Great blog post! Following